按:这篇短文摘编整理自多篇佚名文章和QQ讨论,首发于桂林橡机GXIIE学习群。记得中山清孝说过一句话,“丰田生产方式就是美国工业工程在日本的应用”。当我们用完整的工业工程思维去分析这一切时,头脑将会更加地清晰。
1、精益生产(LP)与丰田生产方式(TPS)不是两件事
虽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实施国际汽车计划IMVP形成的《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曾经公开宣布:“我们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的日本新技术(丰田生产方式)……”,但是经过一些咨询机构的刻意渲染,在中国大陆似乎变成只有精益生产而不肖于丰田生产方式,工业工程则更是被低估到不见影踪。从而不是主要从日本而是从其它不知什么国家学习或研究精益生产,所谓中国特色精益生产愈演愈烈,误导有意于这方面应用的企业。
实际上,精益生产与丰田生产方式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就是丰田生产方式。Lean Production,LP,是美国总结丰田生产方式后赋予的名称,中国大陆翻译为精益生产,中国台湾则翻译为精实生产。不过不管怎么翻译,都有理由认为它是工业工程理论中以生产计划与控制为主的应用典范。
丰田生产方式将成为替代大量生产方式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世界制造业的主导生产方式。麻省理工学院上述著作中作者就曾明确指出:“我们确信精益生产方式必将在工业的各个领域取代大量生产方式与残存的单件生产方式,成为21世纪的全球标准生产体系”。我们应该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地学习与运用丰田生产方式。
Stuart Cramer在其著作《管理百年》中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西方汽车生产厂家总是落后日本汽车厂家一步,他们追赶的对象是日本的巨人——丰田公司。从理论角度看,Lean Production,LP相对于丰田生产方式没有任何创新性与革命性。事实上丰田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准时生产(JIT)、每个员工都对质量负责的自働化(JIDOKA)和价值流三个原则基础上。其内在隐藏着戴明质量控制的灵魂与思想。准时生产主张:基于盲目需求的汽车或其它产品的生产是没有用的,生产必须与市场需求密切联系;一切浪费都是不好的,必须按照订单或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在丰田生产方式中每个员工都应该对质量负责,执行生产者自治,一旦发现任何质量缺陷都应该尽快地纠正。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己经把新技术与技艺融入生产流程的分析、设计与再造和持续改进中,使企业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优势蕴含在制造过程中。
中国企业学习与实施精益生产的关键是,理解和掌握丰田生产方式上述三个核心和相关理念。去除浮躁与急于求成的心态,认真地把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适用的新技术和新管理同企业的顾客与资源条件融合,并落实于整个制造流程(过程)中,以形成企业独有、难于被竞争对手学习、模仿或窃取的竞争优势。
2、“Kanban”可以译成“看板”吗?
2002年4月长期驻日的作者之一王志华先生对笔者谈及丰田生产方式时查问为什么在中国将“Kanban”译成“看板”?根据他在日本十余年的了解,Kanban一词的愿意是指日本小酒馆服务员(酒保,多为女性)应该在最合适的时候把热酒送上,也就是在前一壶酒刚刚喝完的时候及时将新的一壶热酒送上,送早了酒就会放凉,送晚了使酒兴正浓的客人扫兴。因此,它指的是准时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是在顾客需要的时候服务员为顾客及时提供质量合格的商品与服务,不早也不迟,正好是顾客需要的时刻与质量。因此,可以肯定地讲把Kanban译成“看板”只能是一种音译,英文是采取音译或译成“库存控制”,如果以为就是一件可视的看板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是错误地把Kanban理解为表示或可视化的库存台帐,或者进度表的“看板”。在实践中可以看到,国内有的企业不惜动用财政在许多工位放上黑板,或做了许多由箭头标示的进度表或表达库存的彩色牌子,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回答说:“这就是‘看板’管理”,令人啼笑皆非。
所以,应该恢复Kanban提供准时合格产品与服务的本意——准时地库存控制。在丰田生产方式中它是可视化了的准时工作指令系统和可视化的生产记录与控制系统,而非具体特指“工票”、“进度表”、或“库存台帐”,其载体也可以是电子Kanban表或物件,如零件的容器等。其本质的涵义——准时保证供应质量是不容置疑的。所以,2001年R.B.Chase就曾经明确指出,Kanban系统中的图卡表达了可视的制作与处理产品的拉式工作指令。从理论上讲,美国运用的Kanban与日本的是相同的。在实践上,差别是美国企业把它修改成适应美国式的“顶层一底层”管理方式、工人个性化和缺乏就近供应商等特定的方式。特别是在美国并不实行终身雇佣制,对工人必须有比日本更多的激励措施。这些成功的实践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实施丰田生产方式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
3、“拉式生产方式”就一定比“推式生产方式”好吗?
诚然,丰田生产方式中一个重大的创建是提出拉式生产方式。但是,约束理论(TOC)的分析说明,无论拉式方式还是推式方式都有自己应用的条件和运用范围,企业的任务是如何根据TOC的分析结果灵活地确定选取某一种方式,而不是主观地捧拉式方式压推式方式。
拉式方式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流的流动方向与物料流的流动方向相反,其生产计划的产量与实际的产量相同,可以实现零库存或少库存。
推式方式管理与运作的基本特征正好与拉式方式相反,信息流运动的方向与物料流的运动方向相同,其计划的产量与实际生产的产量不同。
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线的类型与特征和企业运作的约束(瓶颈)采取不同的生产方式。制造系统设计的推式制造与拉式制造系统设计定理可表述为:当制造系统加工与处理相同的零部件且可以利用排队解耦时,按推式系统设计制造系统,设计将获得最高的生产率。当加工与处理不同的零部件时,设计成拉式系统是最有效的。因此,两类系统各自有自己的运用场合,无所谓谁好谁差。 |